【俠客島】見慣了人臉識別,聽說過“豬臉識別”嗎?
看張圖,你能說出這幾頭豬長相有啥不一樣嗎?
哈,不行?但人工智能可以。
想要了解“豬臉識別”的全過程的話,就看看今天這期專訪吧。
專訪對象是劉永好,新希望集團董事長。30多年前他從農業做起,一度成為中國首富。
農業是實業,是第一產業,也是傳統行業。在新科技的加持下,農業有什么樣的想象空間?這種加持又能如何給農民帶來收益?——別看劉永好已經67歲,談起農村,他語氣激動、語速變快,因為這里面有“廣闊天地”、“好多事兒可做”。
同時,我們也跟劉永好聊了相當大比例的民企問題,尤其是很多中國第一代創業者現在正在考慮的“接班”問題。
劉永好說,子女跟他自己的最大區別,就是“我女兒有個有錢的老爸,而我沒有,我相當長時間內家庭條件很差,必須很勤奮”。但是,通過制度安排,“老企業”也可以有活力。
講真,在整理視頻和文字的時候島叔還在感慨,這位“老農民”說的干貨真多。
一起來看。
1、俠客島:新希望集團是做農業起家的。當年在媒體報道里,您也被稱為“飼料大王”。在今天的視角看,農業作為第一產業、傳統行業,肯定不如房地產、金融、互聯網等行業“來錢快”。當年為什么選擇農業?為什么連續做了30多年農業,而沒有選擇其他“快錢”行業?
劉永好:我們這代人很幸運。國家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,我們都大學畢業了。當年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。于是我們到農村去,種蔬菜,養鵪鶉,養鵪鶉養到全球第一位,也賺到我們的第一桶金。做鵪鶉需要飼料,我們又研究飼料;中國養了幾億頭豬,規模很大,所以就做豬飼料,一直做到今天,我一直在鄉下沒起來過。
有人說我是老農民,有人說我們是農民的朋友,又有人說我們幫助農民,是農民朋友的代言人。我覺得都對。我們一直在從事農業,一做做了37個年頭。
2、俠客島: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,有幾千年的農耕傳統。但是農業也面臨很多問題,比如小農分散,不像西方大規模機械化耕種;農民容易受到氣候災害、疫情、行情等影響,抗風險能力低,等等。現在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。作為一個在農業領域幾十年的“老兵”,您覺得鄉村振興的“抓手”是什么?
劉永好:鄉村振興的大戰略,對我們從事農產業的企業來說是一個大好事。
鄉村振興,第一要人。過去十多年,大量農民工進城,農村勞動力空心化,農村的年輕人少了,上過大學、有專業知識的更少。所以我說,企業起個帶頭作用,我們用五年的時間,去義務培訓10萬個新型農民和鄉村技術人員。去年一年,我們義務培訓了2.3萬多人。
第二,鄉村振興做什么?其實很多地方都有優秀的農產品,但是往往沒有很好的品牌、渠道、宣傳、包裝,用農民朋友的話說,人參賣成了蘿卜價。于是我們專門成立一個合伙人團隊,叫做“綠品”,做綠色的農產品,特色的農產品。這樣能夠增加農民的收益,又能夠讓老百姓消費的升級得到滿足。
我們還推出了“綠領”培養計劃。什么叫“綠領”?城里面有“白領”,有“藍領”,有“金領”,但農民都叫“老農民”。“老農民”挺好,踏實肯干,吃苦,人品也很好,但是總感覺有點窮,有點土。這不是新時代的新農民。新農民要做什么?傳統的品質都要有,但是要富有,要創新。
怎么做?這就要培養一批新青年,到農村去,把大數據、云計算,把城市的消費網絡體系、電商體系和農村的很多事業結合起來。這都需要規劃,把政府、科研院校、大型企業、農民結合起來。空間巨大。
3、俠客島:任何一個產業要發展都需要資金,起步階段尤其如此。我們知道,農村普惠金融一直是個痛點,很多普通農民享受不到。怎么辦?
劉永好:家庭農場主和小型的農業企業,可能大概加在一起1000萬左右,全國。他們很難得到銀行的金融的服務的支持。這些人大部分沒有銀行賬戶,沒有可抵押的房產、土地、生產資料,銀行要看他們三年的盈利的記錄,他們也沒有,所以多數是銀行的貸款“白戶”。怎么幫助他們獲得金融支持?這是最大的問題。
兩年前我們聯合幾家成立一個新的民營銀行,新網銀行。我們研究發現,孟加拉有一個尤努斯銀行,又叫“窮人銀行”,做的相當不錯。他們專門為沒有信貸能力的窮人發放貸款,不要抵押,不要擔保,也幫助發展農村產業。
所以我們就以尤努斯為樣本,向他們學習。創新之處在于,我們用移動通訊、大數據、智能化的手段,通過每個農民幾乎都有的手機放貸。經過兩年努力,應該說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。
兩年時間,我們共發放了2000多億貸款,今天的在線發放貸款700億左右。尤努斯做了41年,發放了300多億人民幣。同時,我們平均每筆比尤努斯數額更小,還款期更短,利率更低,不良貸款率也更低。
這些指標的進步不是我們更認真、更努力,而是由于科技的力量、智能化的力量。窮人銀行榮獲了20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,這是社會公益事業。最近相關領導希望我們把這些金融服務的能力向村鎮銀行、農村商業銀行推廣,為他們賦能,使他們可以低成本獲得這種線上放貸的技術能力。金融問題解決得好,鄉村振興推動得也就更順暢。
4、俠客島:通過技術手段改進窮人銀行的能力、并且實踐其理念,很有意思。今天可能很多人提起農業還是覺得沾滿了“泥土味”。新技術可以用在農業這么傳統的行業里嗎?
劉永好:可以的。其實我們傳統的農業,比如養殖業,現在正在逐步集中化,因為防疫的要求越來越高。規模化、現代化養殖是趨勢。我們也在探索科技能力和規模化養殖的結合。
比方說,通過各種各樣的探頭,把聲光電、溫度、二氧化碳含量、氮含量采集起來。一個養豬場里面有數千個采集點,接到電腦里,接到云里,通過大數據的運算來判斷、調節,幫助和指導養殖。
通過專用攝像頭和云的結合,能夠對豬臉進行識別,每頭豬都叫得上名字。不但如此,還知道它養了多久,今天吃了多少飼料,走了多少步,今天在躺著還是在搶食。假如躺的時間長了,我們就懷疑是不是有病了,就可以把它隔離,避免感染。通過“豬臉識別”,再加上自動喂料系統、喝水系統、運動系統、體溫系統等等,就是個智能化養殖場。
效果很好。豬臉也是“千臉千面”,一個豬場幾千頭豬,系統都認識。這就是智能制造,減少了用人量,也極大減少了人為不確定因素的干擾。
特別是5G時代以后,傳輸速度更快,運算速度更快,為“無人豬場”、全智能的豬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我相信,今后智能化、5G、大數據、云,這些城市里的時髦詞匯,在農村將會廣泛使用。
5、俠客島:非常有趣。幾十年前就有“科學養豬”的說法,現在看起來已經是現實了。1993年的時候,您在政協上面做過一個報告,當時就說“私營企業有希望”。我們知道去年以來,圍繞民營企業,輿論場上有很多聲音。就您的感受而言,現在民企的處境究竟如何?
劉永好:去年上半年,民營企業的發展確實出現了一些困難和問題,可能基于這幾方面。
一是諸多成本在上漲,包括工資、環保、稅收、原料等。同時,由于競爭,很多的產品不但沒漲價,或許還降了一點。這就讓制造業日子不太好過。
二是融資難。以前很多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不太好貸款,他可能在銀行拿到一部分相對便宜的款,剩下到其他渠道去找高成本的款,加在一起還過得去。但突然一下正式渠道收緊,非正式渠道被打沒了,所以很多企業感覺到資金特別緊張。這方面很突出。
你看,要素成本增長、競爭加劇,再加上經濟下行、國際形勢沖擊;最最突然的是,一下冒出一個“專家”,說民營經濟“過時了”,“完成歷史任務”,該靠邊休息了。這一下民營企業信心就沒了。很多企業都想,既然日子不好過,壓力那么大,那么算了,不如我們洗洗睡吧。這就導致民間投資確實下降了。
國家的確發現了這個問題。幾次召開座談會,都在不同的場合講,國家要繼續改革開放,要支持民營企業,幫他們解決困難。這些確實極大的推動了政策的調整,包括融資、司法等一系列措施,都讓民間投資信心有所恢復。
今年的兩會總理的報告非常明確,困難時候政府能夠讓利、讓費、讓稅,給民營企業釋放活力。今年可能下半年,民間投資會有好的恢復。雖然經濟下行壓力還是有,但是我們信心比以前重要。
6、俠客島:的確。企業的牽涉面很廣,背后可能有大量的產業、產業鏈上的從業人員、以及這些人員背后的眾多家庭。您如何看待企業的社會責任?
劉永好:商人、企業家一定要盈利,不盈利不能發展。當然要交稅,當然要解決就業,同時我們還要有義務,做一些扶貧事業。義利兼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。
過去已經有相當多民營企業參與到扶貧的光彩事業中來。我是扶貧光彩事業的倡導者和發起人之一,20多年來,不少的企業家為“老、少、邊、窮”地區修橋、鋪路、辦學、辦廠、招工、培訓,做了好多事。
去年,參與“萬企幫萬村”的民營企業家給國家寫信,表達了我們愿意積極地投入精準扶貧、鄉村振興、新時代的建設中來。得到了高度的肯定。
根據官方的報告,我們中國民營企業已經有“56789”的貢獻(注:稅收貢獻超過50%,國內生產總值、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對外直接投資均超過60%,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超過了70%,城鎮就業超過80%,新增就業貢獻率90%),充分的肯定。其實老百姓也看得清清楚楚。
你看現在社會服務做得多好?打個電話,上個網,飯就送來了。絕大多數年輕人都在民營企業上班。民營企業解決百分之八、九十的新增就業,這是最大的貢獻。按照有些人的話,民營企業過時了,如果民營企業不干了,現在這些就業咋辦?這不是重大的問題嗎?
7、俠客島:沒錯。您今年67歲了。我們看歐美的企業,有很多家族企業傳承了超過100年甚至200年。中國的民營企業現在很多也面臨“接班”問題。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?或者說,民營企業要保持基業長青,應該作出一些什么樣的制度安排?
劉永好:中國的民營企業,最長的歷史就是40年。現在這些創業者往往都50多歲、60多歲了,必須考慮傳承問題了。我好多朋友都說我這兒做的比較好,說劉暢很能干,愿意去接班,干得也相當不錯,問我有什么經驗,有什么訣竅。
其實一開始我女兒根本對農業、對養殖、養豬沒興趣,她說這東西臟臟的、臭臭的,才不愿意的。我就問她喜歡什么,借了點錢給她去開個首飾店或者衣服店,后面又開一些餐館。其實不管做什么,商業是一樣的,起早摸黑的去進貨,扛個麻袋去采購,去推銷,去招人,這些都是鍛煉。
經過這樣的鍛煉又回到公司,一步步慢慢地,她可以了解市場,懂得市場,懂得營運。商業不存在高低之分。經過這樣的鍛煉,也可以讓下一代了解中國,了解中國文化,學到很多的創新變革,帶回來,對我們企業又是發展。
大概在六、七年以前,我們開始推行“新青年計劃”。我們基層的中層管理干部,平均年齡大概就是30歲上下;高層管理者平均年齡也40來歲。當你有一批年輕人的時候,你的企業就有活力,能夠吸收很多東西。
我們的策略概括起來,一是“新機制”,合伙制;二是“新青年”,把年輕人用起來;三是“新科技”,大數據科技和生物科技;四是“新賽道”,新的領域發展;再加上“新責任”,對社會擔當。這“五新”,就構成了新企業。
8、俠客島:改革開放超過40年了。相比于過去,今天的經濟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。現在年輕人很多也承受著不小的壓力,有時候有點佛系,有時候有點喪,但總體都是希望生活更好、追求上進。我們的島友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年輕人。您年輕的時候也遇到不少挫折,我看您對媒體說曾經也遇到過“想跳岷江”的困境。您想對今天的年輕人說些什么?
劉永好:這些年我參加過很多培訓。他們都問我,說你們當初創業的時候只要肯干,只要能吃苦,成功的可能性蠻大,因為那個時候什么都供不應求。今天啥都過剩了,你說還有什么機會呢?我就講,今天看,傳統的很多東西過剩了,但是有些新興的東西不但沒過剩,還早著呢。
我認識一個年輕人,他到日本去旅游就發現,梨那么大個兒,一個梨要幾十塊錢,中國沒有。他就順著追問,哪產的?北海道。北海道哪里?他用了一周的時間去當地義務幫忙,后來又準備再去做義工,目的就是看看人家優質水果是怎么弄的,有沒有可能在中國來做。我有的是年輕,有的是時間,在資金許可的情況下,做這樣的創新,有沒有可能呢?
其實這樣的事多著呢。新東西層出不窮,特別是農村廣闊的天地,有好多事可做。就算是去創業失敗了,也非常有價值,因為鍛煉了對事物的認識,鍛煉了自己,能夠拼搏、去沖撞,增進對社會和企業的了解,我覺得這對今后都有用。我們招工的時候往往都看,假設自己創過業失敗過的,我們還優先錄取,因為這種失敗的經驗太難能可貴了。
年輕人要認認真真去做事,不要想著一年兩年就成功,就發大財,抱著我去學的心態,結果失敗我都不怕,抱著這樣的心態去創業,去發展。當然,也可以到一些優勢的公司里面去學習,看看你能夠做些什么,再來創業,成功幾率更大。
- 2019/12/26 0:00:00 【精準扶貧】帶動3000名農戶養豬增收,新希望精準扶貧又落新子
- 2019/12/25 0:00:00 川商總會2020新年演講舉行
- 2019/12/24 0:00:00 第七屆中日韓工商峰會在成都成功舉辦
- 2019/12/23 0:00:00 支持民企“28條”劉永好這樣解讀
- 2019/12/20 0:00:00 為學習、為機遇、為發展而來!劉永好在第四屆楚商大會上發表講話
- 2019/12/8 0:00:00 劉永好破題:在智能化、大數據浪潮中傳統產業該怎么走?
- 2019/11/28 0:00:00 【金麒麟論壇】劉永好:科技賦能養豬,“五新”助力轉型
- 2019/11/22 0:00:00 【綠領學院】阜平新希望綠領學院揭牌成立
- 2019/11/16 0:00:00 “中國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”:新希望獲中國管理模式杰出獎
- 2019/11/15 0:00:00 第十七屆農交會:新希望數字農業“六好”方案備受關注
- 2019/11/3 0:00:00 新希望集團入選CCG——“2019年中國企業全球化十大榜單”企業
- 2019/10/31 0:00:00 "江門新希望綠領學院"首期培訓班在深圳國家基因庫順利舉辦
- 2019/10/23 0:00:00 【綠領學院】新希望10萬新農民培訓第八大特色示范基地落子楊陵
- 2019/10/21 0:00:00 「光彩事業25周年」汪洋:推動新時代光彩事業持之以恒、創新發展
- 2019/10/19 0:00:00 亞布力論壇2019年度第二次理事會在河南鄭州召開
- 2019/10/18 0:00:00 劉永好出席第二屆世界“寧波幫·幫寧波”發展大會并作主題發言